出版品導覽

 

2004

隨心所玉—黃福壽之玉石情懷 

出版品—隨心所玉(封面)

〈推薦序〉

玉雕藝術是一門近八千的中國獨特藝術,結合材質美、抽象美、精純美、形象美、哲理美、意態美等的傳統技藝,從時代上來看是其他的藝術類型所不能相媲美的。黃福壽先生嗜愛玉雕藝術,除日日鑽研此藝術外,並嘗試將其玉雕創作提昇至美學與哲學的思想層次。故「隨心所玉–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展」,除展現富有現代感的玉雕作品外,並可領會另一種中國傳統涵養中纖細與韌性的趣味。
黃福壽近幾年來的創作作品,主要是以碧玉雕為主;其主要原因是純正的和闐白玉單價過於昂貴,而且材料尺寸有其侷限性,在貨源取得不易的情況下,首選便是碧玉。碧玉是一種較為完整且質量良佳的材質,更可以符合作者在兼具寫實的表現題材與技藝變化的力度上,得到絕佳的掌控與操作性能。碧玉所貝備「玉」的四個要件:溫、潤、堅、密,是其他玉石所無法比擬的,尤其出版品—隨心所玉(內頁2)出版品—隨心所玉(內頁1)韌性更是所有玉類中之最。
黃福壽的玉雕藝術,就是在最佳的質地之中,千挑萬選,方能傳達其作品的曲境轉折、千縷如絲的線條與痕跡。在現今過度商業與工業化的時代環境,黃福壽執著、堅持與發揚我優秀的玉雕傳統文化藝術,投入三十年的光陰與歲月,不曾因外在的環境與誘因,中斷或改變。因此,對於黃福壽的作品與創作的心路歷程,是值得學習與推薦的。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簽名圖檔


2006

秋的禮讚—黃福壽玉雕創作系列

出版品—秋的禮讚(封面)

〈無言之美〉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親近大自然,我以大自然為師,自然也提供我源源不絕的創作泉源。喜愛自然,就像我喜歡莊子的一句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自然不會直指它美在哪裡,然而只要把心門兒敞開,隨時隨處都能領略自然的無言之美。
原來美不需要言語,美只需要我們用心發現,用心珍惜而已!已故美學大師朱光潛,有一天在他的宿舍裡,看著學生幫他做水餃,其中一位男生突然跑
來跟老師說,「你家院子裡落葉太多,我來幫你掃一掃。」說完馬上拿起竹掃把,就往門口衝出去。朱先生一聽嚇一跳,趕快追過去。「耶!耶!千萬不要掃,這可是我存好久,才存了這麼多葉子呢!」出版品—秋的禮讚(內頁) 「這不過是一堆沒用的枯葉,掃掉不是比較乾淨嗎?」學生不解的說。 「可是葉子掃光了,就再也聽不到雨打在梧桐葉上那種特別的淅瀝淅瀝的聲音了。」不愧是一代美學大師,在他的眼中,即便只是一片落葉,都像無價的寶物般;因此,美對他而言,不在離世而求的遠方國度,它就在觸目可及的現實生活當中。我也嘗試學習在一片平凡的落葉裡,去發現大千世界裡數不盡的美;學習是在我創作的過程裡,也在我生活的所見所聞當中。黃福壽簽名-白色


2016

繁華‧明淨─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

2016-繁華‧明淨─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1〈推薦序〉

藝術創作,是一種將生活週遭情景以敏銳的感觸探索,於心靈間激盪、碰撞之後,體認並詮釋自我,然後將產生的經驗內化而成藝術品的過程。黃福壽老師能將堅硬冰冷的玉石,投注以充分神韻與感動,把生命的困頓、摸索與迸發、喜悅,以及人世間的真情至性全部展露,毋寧是對藝術創發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黃福壽老師從 1973 年開始接觸玉石,到現在已投注於玉雕藝術創作達 40 多年,他在這長時間琢磨的過程中,除了瞭解閃玉、輝玉等所具有的特殊結構,將其韌度充分掌握之外,更始終將玉石視為充溢情感的有機體,於是「與玉石對話」便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靈溝通,也因此得以內悟出與之相識、相知、相惜的道理,而能使玉材得到完整發揮,凝聚出多元的生命力,不會被玉面的顏色所侷囿,讓作品獲致無限可能;這也就是他能夠榮獲國家傳統藝術中心「傳統工藝獎」、「國家工藝獎」與「大墩工藝師」成就獎等種種大獎肯定的原因吧!

2016-繁華‧明淨─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2「無論是技法或是作品內在思維的表達架構,矢志將窮畢生歲月,創作出前無古人的當代玉雕之作與自我不斷的超越」這是黃老師對於玉雕創作一輩子的約誓,格外令人感動;而另外一項讓人佩服的特點,則是他認為這項藝術並非僅只「雕刻」,反而是將玉石原本就應該存在的形體呈現,他的工作就只是「鑿去多餘的部分」,讓玉石的靈魂能夠自在伸展,顯現原我,所以對於作品的詮釋,黃老師總能比別人多出幾分的溫潤與光澤,「隨心所玉」、「風中獨語」、「水月觀音」等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證。

2016-繁華‧明淨─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3在創作者與欣賞者對於作品結構、解構與重組的過程中,藝術文化便會在不同的世代中留下見證;此次的大墩工藝師邀請展,除了出版「繁華‧明淨」這本黃福壽老師精美的創作專輯外,更可以讓市民朋友到大墩文化中心親炙大師的作品,實屬難得,也希望這次的玉石雕刻展覽能夠深耕大臺中這塊藝術的沃土,綻放出更遼闊、更瑰麗的藝術花朵。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王志誠


2019

以台灣玉之名─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

〈縣長序〉

2019 以台灣玉之名─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從 16 歲開始學習傳統玉雕的黃福壽老師,迄今已歷 46 載星霜,這麼長的歲月裡,黃老師始終堅持追求精緻、細膩的玉雕工藝,若非有超乎凡人的自制力,是做不到的。

很榮幸的,今(108)年黃福壽老師受本縣文化局之邀,在秋風颯爽的季節,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展出「以台灣玉之名─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展」,29 件經典創作,件件精采絕倫,在在令人嘆為觀止,沛然莫之能禦的強盛能量源源湧出。

這 29 件作品,黃福壽老師藉著他的手,傳達了他的心,包括對大自然的寶愛、對土地的情感、對宇宙生命的觀察,一刀一刀的雕琢,是黃老師的一思一想,也是他深刻的感知與體悟。

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感知創作者的心靈世界,但我們可與作品對話,彷彿與玉石重返自然,品味那枯葉所傳遞的生命循環,品賞那每一朵花的微笑,以及蘊藏著活潑潑的宇宙生命如何教導我們明朗的奮戰。

欣聞《以台灣玉之名─黃福壽玉雕藝術創作專輯》付梓,再次感謝黃福壽老師,為我們帶來如此生動的展出,誌之以謝。

 

花蓮縣長  徐榛蔚  謹誌


2020

Treasures in Gold & Jade Masterworks from Taiwan 金雕玉琢─臺灣雕刻大師 吳卿、黃福壽 雙人展

2020 Treasures in Gold & Jade Masterworks from Taiwan 金雕玉琢─臺灣雕刻大師 吳卿、黃福壽 雙人展〈推薦序:出常入簡、扣人心弦─黃福壽先生的玉雕創作〉

第一眼見到黃福壽先生的玉雕作品,除了驚嘆於作品所展現的精湛技藝外,更被作品的巨大張力所震懾。它們真的是用玉料琢製而成的嗎?是怎樣深切的惜玉之情、怎樣純熟細膩的巧手和怎樣真誠沉穩的性格,才可能成就如此令人屏氣凝神的藝術作品?

黃福壽先生的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其精於刻劃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這種花鳥草蟲的題材運用和琢製技法雖然可以上溯自唐宋時期以來的玉雕傳統,黃先生的玉雕作品卻明顯跳脫傳統題材和技藝的窠臼,不僅料、工、形、紋渾然天成,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自成一格。

例如他偏愛刻劃秋的枯槁蕭瑟,也擅長呈現春的盎然生機,並且藉由晚秋和初春的對比,凸顯絕處逢生的淡定和週而復始的永恆。而為了表現枝葉蕩漾、莖芽伸展、金蟬振翅、蝴蝶翩飛和螞蟻的勤奮,他充分挑戰玉石溫潤堅密的材質特性,化堅韌為張力、化緻密為靈秀、化溫潤為蔥郁,將玉石的天然屬性和人文意趣結合得淋漓盡致。此外,他運用懸而未墜的不對稱構圖、枯而未竭的場景題材,牽引觀看者的視覺焦點,無論是「風的方向」、「春意」、「秋的禮讚」、「滴露甘泉」、「梁祝」或「歸途」,莫不讓人懸著心、豎著耳,目不轉睛又小心翼翼,唯恐一不留神折損了初春的葉芽、錯過了甘露滴落的瞬間、驚動了棲息的蝴蝶,或攪擾了歸途中的群蟻。在他的玉雕作品中,堅與柔、動與靜、巧與拙、實與虛、冷與暖、捨與得總是如此相生相息,出常入簡但處處機鋒。

黃福壽先生過人之處,不只在於他精雕細琢、一絲不苟的雕玉技藝,更在於他能夠透過飽蘊詩情的雙眼,將他對鄉間田野草木蟲魚的近身觀察融入刀尖和砣機,出入無間地用詩人的眼和匠人的手,來回穿梭、切磋琢磨出一件件超然物外又扣人心弦的藝術創作。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黃翠梅 博士

 

 

 

 

 

社群留言

筆留言